说起抗日战争,咱都知道八路军新四军打得鬼子鸡飞狗跳,可你知道吗?当年东北那场惊天动地的大决战,十万精锐部队里头竟然有六万都是从一个地方出来的!这个地方就是山东,而缔造这个奇迹的人,叫黎玉。
一个让人心疼的故事在这儿——
抗战胜利后,毛主席拍板决定“十万大军挺进东北”,结果六成兵力全是山东子弟兵。可就是这么个立下汗马功劳的人,在1949年那个决定新中国命运的关键会议上,却被拒之门外。
这到底是咋回事?
从坟地里重建山东革命的男人
时间拨回到1936年,那会儿山东的党组织被国民党反动派搞得七零八落,整整三年时间跟上级失去联系。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黎玉受命来到山东,在济南城外一片坟地里,硬是把山东省委给重新建了起来。
这哥们一来就不得了,先后搞起了鲁西北特委、鲁东工委、鲁北特委等等,把山东的党组织从死灰复燃搞成了燎原之势。到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,山东那个军阀韩复榘一看小鬼子来了,撒腿就跑,把整个山东拱手让给了日本人。
关键时刻看英雄!
黎玉亲自在徂徕山拉起了武装起义的大旗,成立了“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”。这一下可不得了,山东老百姓的抗日热情被彻底点燃了,短短时间内就拉起了四五万人的队伍。
毛主席当时高兴得不行,1938年4月在延安的会议上,特地把黎玉介绍给大家,夸赞山东党的工作搞得好。到了6月份,山东抗日武装已经发展到20万人!
打造全国最大抗日根据地的传奇
数字会说话!
到了1945年抗战胜利时,山东抗日根据地有多牛?党员发展到20多万人,是抗战前的100倍!根据地面积12.5万平方公里,人口2400万,八路军27万人,民兵50万人。
这些数字放在全国19个解放区里头,基本上都占到五分之一,妥妥的全国第一梯队。
说句实在话,这成就放在哪个时代都是了不起的。徐向前、罗荣桓这些后来的开国元帅,当年都在山东跟黎玉并肩作战过。
被误解的“富农路线”
说到这儿就心疼了。
1947年,华东局书记饶漱石来到山东后,黎玉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。他在山东主政期间推行的一些有利于根据地发展的政策,被扣上了“富农路线”的帽子。
要知道,那时候正是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,为了大局着想,黎玉只能先承认错误,作了检讨。中央那时候忙着打三大战役,哪有时间细查这些事儿?
就这样,本来完全有资格参加七届二中全会的黎玉,被拒之门外了。
默默无闻的后半生
离开山东后的黎玉,服从组织安排南下上海。
新中国成立后,他先后担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、农业机械部副部长等职务。1953年,他患上了糖尿病,医生多次建议他休息,但他坚决不干。
他夫人谢青后来回忆说:“每天下班回家后,还带回一大包文件、材料,一直工作到深夜。”
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,曾和他并肩作战的罗荣桓、徐向前都成了开国元帅,其他在山东根据地战斗过的将军们也都被授衔。黎玉为战友们高兴,自己却只是个副部长,但他从来不计较这些。
更让人敬佩的是他的品格。
机关分房的时候,黎玉带头拒绝,对子女更是严格要求。当子女提出住房问题时,他直接回绝:“你们都独立工作了,有了自己的单位,要在各自的单位里解决住房。我不能带头给你们办这些事。”
迟来的平反与永远的遗憾
晚年的黎玉把精力都放在了党史资料征集上,因为要了解山东党组织恢复与建设的历史,没有他根本搞不清楚。
1986年3月,病重中的黎玉终于等到了中央和山东省委为他彻底平反的通知。对于党终于为自己正了名,他十分感激。
同年5月30日,黎玉在北京去世,终年80岁。一个本该在西柏坡闪闪发光的名字,就这样带着遗憾走完了传奇的一生。
说到底,黎玉这个人就是太实在了。
他把山东打造成全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之一,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,可最后却因为一些误解错过了应有的荣誉。
这样的故事在那个年代并不少见,但每次听到都让人唏嘘不已。历史是公正的,虽然迟到了,但终究还是给了黎玉一个公道。
如今再回头看这段历史,咱不能不佩服这位老革命家的胸怀和品格。面对误解和委屈,他选择了默默承受;面对荣辱得失,他看得比谁都淡。
你觉得像黎玉这样的革命前辈,应该得到怎样的历史地位?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还有多少这样被埋没的英雄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!
股票10倍杠杆平台,股票配资账户,配资咨询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