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进入盛夏,蚊虫等病媒生物繁殖活跃,同时随着暑期的到来,人群聚集和流动性增加,传染病传播风险加大。惠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(市卫生监督所)温馨提醒公众7月需关注登革热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、手足口病、狂犬病、食源性疾病、暑期安全等。
登革热
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(花斑蚊)叮咬传播。当前我省本地病例持续增加,涉及的范围逐步扩大,防控形势严峻。市民朋友要谨记防蚊三字诀:清积水、穿长袖、喷驱蚊、早就医!
健康提醒
1.清理积水:伊蚊喜欢在积水处产卵,所以每周要定期清理家中的花盆托盘、花瓶、水桶、水缸等容器内的积水。对于闲置的容器,最好倒置存放,避免积水。
2.安装防蚊设施:在家里安装纱门、纱窗,使用蚊帐,阻止蚊子进入室内。
3.使用驱蚊产品、穿长袖衣物:在户外活动或室内蚊子较多时,可以使用含有避蚊胺、驱蚊酯等成分的驱蚊产品,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。尽量穿长袖上衣、长裤,减少皮肤暴露,降低被蚊子叮咬的风险。
4.定期灭蚊:可以使用蚊香、电蚊拍、杀虫剂等灭蚊产品,定期对室内外环境进行灭蚊处理。但使用杀虫剂时要注意安全,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。此外,如果近期去过登革热流行地区,回来后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,如出现发热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。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
目前我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仍处于流行期,近期呈下降趋势,建议群众继续做好防护,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。
健康提醒
1.做好日常防护,科学佩戴口罩,勤洗手,注意咳嗽礼仪。
2.定时开窗通风,做好居室日常卫生。
3.加强个人健康管理,避免带病上学/上班,视情况及时就医。
手足口病
手足口病是5岁以下儿童高发的急性肠道传染病,目前我市手足口病呈现快速上升趋势,已进入夏季流行期。
健康提醒
1.疫苗防护:接种EV71疫苗,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。
2.个人卫生:勤洗手,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面部。
3.环境清洁:勤通风,及时清洗衣物、被褥及儿童玩具、餐具。
4.减少聚集:流行期间避免去聚集场所。
5.避免接触:不与发热、出疹患儿密切接触。
6.及时就医:出现发热、皮疹(特别是肛周皮疹)或口腔溃疡等症状时,尽早就诊。
7.机构防控:学校或者托幼机构严格落实晨午检、缺课追踪、疫情上报及日常消毒制度。
狂犬病
夏季人们户外活动较多,衣着也较单薄,与宠物及流浪动物接触时发生抓咬伤意外的风险显著升高。
健康提醒
1.文明养宠:科学管理宠物,办理养犬登记证,为宠物接种疫苗,外出时使用牵引绳。
2.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。
3.规范处理:被咬伤或抓伤后尽快到附近的规范犬伤处置门诊处理。
食源性疾病
夏季高温高湿天气容易导致食品腐败变质,增加细菌性食物中毒风险。随着雨水增多,野生毒蘑菇和有毒植物生长旺盛,误采误食风险加大。同时,随着暑假的来临,聚餐和游玩增多,外出就餐食品安全需格外注意。
健康提醒
1.把好入口关:不采食野生蘑菇、植物,不食用变质、感官异常食物;饭前便后、加工食物前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。
2.严选食材与就餐地:采购新鲜、安全食材;外出就餐选择证照齐全、卫生达标的餐厅;不购买无证摊贩食品。
3.储存安全:生熟分开存放,避免交叉污染,易腐食品及时冷藏或冷冻。
4.规范食物处理:食物彻底煮熟煮透;生熟食品分开处理,避免共用砧板、刀具;按需备餐,剩菜密封冷藏,食用前充分加热。
5.及时就医:出现腹泻、发热、腹痛等症状,尽快前往医院就诊。
暑期安全
暑假来临,孩子们迎来欢乐时光,但各类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。
健康提醒
1.交通安全:遵守交通规则,过马路走斑马线,不闯红灯;乘车系好安全带,不将头手伸出窗外。
2.防止溺水:不私自下水游泳,不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援人员的水域玩耍;游泳需在家长陪同下,选择正规游泳馆;发现同伴溺水,立即呼救,不盲目下水施救。
3.防止中暑:外出做好防护,注意遮挡,避免太阳直射。避免长期呆在高温、高湿的环境中,用空调、风扇等降温。及时补充水分。
4.饮食安全:注意饮食卫生,不吃变质、过期食物,不随意采食野生蘑菇和植物;外出就餐选择卫生合格的餐厅;少吃冷饮和高糖食品,规律饮食。
5.健康防护:保持规律作息,适度运动增强体质;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、多通风;出现发热、腹泻等不适症状,及时就医。
来源:惠州疾控
股票10倍杠杆平台,股票配资账户,配资咨询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